【原】《诗经》里的《豳风》篇,是哪里的民风民情?

【原】《诗经》里的《豳风》篇,是哪里的民风民情?

《诗经》国风部分最后一个篇章是《豳风》。豳,bīn,豳风,是反映豳地一带民风民情的诗歌,这与之前的《卫风》、《陈风》、《秦风》等篇章不一样,其它都有具体所指的诸侯国,而《豳风》却没有。这是为什么呢?且容我慢慢道来。历史上,在夏末商初时,秦陇间有一古国豳国,在今天以陕西省彬州市为中心的泾河流域,主要是甘肃庆阳、陕西旬邑、彬县一带。古豳国的建立人是公刘。公刘的祖先是上古五帝之一的喾(kù)帝。他前承轩辕黄帝和颛顼帝,后启尧舜。喾帝和正妃姜嫄,生有一子,姬姓,名弃。弃喜欢耕田做农事,就是我们后世知道的后稷,农耕始祖,五谷之神。弃的儿子不窋 (zhú)子承父业,在夏朝太康时期带领自己的部落沿泾河北行,定居于今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一带。他改地穴式居住为窑洞,重农耕,种庄稼,还提倡养猪、养牛、养鸡,植树种花。在这基础上,直至他的孙子公刘继位,利用天时地利,将农业继续发扬光大,并一手创立了豳国。经过九世的发展,他的后人公亶(dǎn)父因戎狄部落的时常骚扰,带领部落离开豳地迁往了岐山。

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‍‍

提到这个人物,提到岐山,大家就都熟悉了——公亶父是周文王的祖父。历史上便将豳地看成是周部落的发祥地,没有周部落在豳地的发展壮大,繁衍生息,便没有后来的西周。而《诗经》收录反映豳地民情民风的诗歌更是理所当然了。足以可见,东周时期的文化人对豳地是有一种神圣的情怀。《豳风》篇里有七首诗歌,多描写豳地的农家生活,辛勤劳作的情景,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,如最有名的《七月》,七月流火,以后我会在“解读《诗经》系列里一一呈现出来。在网络上找到一张很好的图片,标准了十五国风的大致位置,供大家参考,在脑子里有个大致的轮廓。目前对十五国风每篇“风”后的背景,只剩下大工程《秦风》中的“秦国”还未做简述,其余皆已完成。“解读《诗经》”系列也已经进行到《齐风》篇,2024年还剩下不到两个月,希望能完成。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
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

更多创意作品